信息化建设“一个都不能少”
本报讯(记者 禹跃昆 特约通讯员 王洪涛)位于黑龙江省虎林市东诚镇的忠诚小学教学点共有49名学生、20名教师,尽管地理位置相对偏僻,可这里的课堂教学信息化程度一点也不比城里的名校差。该校校长姜秀军告诉记者,从2015年11月开始,学校与虎林市第五小学共同建设“专递课堂”,将四年级确定为同步教学课堂年级,每两周上一次课,并制订了专门的课表。上课时,身在第五小学主课堂的授课教师会时时关注忠诚小学辅课堂的学生,适时提问,随时互动。
忠诚小学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得益于鸡西市教育系统的不懈努力。近年来,鸡西市积极建立三项机制:一是年度目标考核机制,从2013年开始,把教育信息化工作纳入中小学目标管理和教育行政部门目标管理中;二是月度督查机制,抽调70名机关干部、教科研人员和信息技术专业人员组成17个督导组,每月深入9个县(市、区)的所属学校特别是教学点进行督导检查;三是校际联动机制,在全市选取20所优秀学校作为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教研基地学校,每一所基地学校带动5所农村薄弱学校(教学点),组成联动共同体。
值得一提的是,在谋划教育信息化建设之初,鸡西市便将其定位在“推动均衡发展、促进教育公平,关注辖区内每一所学校(教学点),确保‘一个都不能少’”。为此,该市在建设推进过程中提出了“三个统一”:即统一标准,按照国家“三通两平台”建设和使用的标准,城乡学校、教学点全部实现百兆以上光纤接入,师机比、生机比达到1∶1和6∶1;统一进度,各县(市、区)不论基础如何,都要全力保障教育信息化建设专项资金及时到位;统一验收,各县(市、区)的建设项目和质量必须达到全市统一的国家标准,工程建设结束后,鸡西市教育局聘请专家逐地逐校进行验收。到了2015年秋季学期开学,鸡西市全面完成了“三通两平台”的基础建设任务,开通学校、教师、学生空间和家长空间18万多个。
一系列措施的有效推进为乡村教学点的教育教学工作带来了新的活力。在该市麻山区的麻山小学教学点,虽然只有32名学生、9名教师,却丝毫不影响该校师生如火如荼地开展网络空间建设与应用。据校长许加生介绍,按照市教育局要求,该校出台了学校师生网络空间建设相关要求和考核标准。“教学点的32名学生,大部分家里没有电脑,微机课却是他们最喜欢的课。我们就利用计算机课和自习课让学生开展网络空间建设与应用。”
在鸡东县前卫学校教学点,虽然只有93名学生、28名教师,但所有教师都掌握了计算机操作技能,能够熟练制作微课,并从教育云平台、鸡西教育网、鸡东县资源网获得教育教学资源。2016年9月,学校唯一的音乐教师郑虹因工作需要调离,该校的音乐课却照常开展。原来,各班班主任老师利用教育网上的教学资源,通过下载录播视频课、欣赏音乐曲目等方式,使用电子白板为学生上课。
“除了实现两地课堂教学同步,我们与第五小学还在教育教学成果、学校日常管理、文化特色建设及其他资源的使用方面开展合作与交流。”姜秀军高兴地说,“通过网络合作平台,我们两校都得到了全方位的提升,共赢共进。”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